“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品牌化建设是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12月11日,川美讲堂第三季第十一讲上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敏以《从万春村到“万村春”——品牌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为题,结合其为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做的“万春村”腊货品牌设计,分享品牌设计赋能农特产品的实践与思考。
▲川美讲堂录制现场。杨金良 摄
在曾敏教授看来,品牌化是农特产品实现市场化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工具之一,打造农产品品牌,可以从需求端倒逼农业绿色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更合理配置,进而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农业的多功能价值,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不过,这几年来,我们深入西南地区的10余个山村,行程达14500余公里,经深入调研发现,山区农特产品品牌基础薄弱、农特产加工业品牌建设水平总体偏低、优质设计资源难以持续深入服务。”曾敏称。
以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为例,该村地处秦巴山脉,“山高峡深一线天,九山微水一分田”,土地贫瘠,耕作条件不好,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传统,也有做腊肉的习惯。
7年前,曾敏带领学生驱车14小时赶到万春村,深入调研了万春村特色农产品——腊肉发展情况,并利用自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势,免费为万春村设计了腊货包装。
2019年,他们设计的包装投产,有效带动了万春村腊货销售,助力万春村腊货销售额从120万元提升至620万元。
此后,曾敏又多次带领团队到万春村,对腊货包装与品牌进行了升级。如今,腊肉加工厂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盈利数十万元。
▲曾敏在川美讲堂上分享他的观点。杨金良 摄
讲座中,曾敏表示,通过多年的实践,他们逐渐凝练出了“1+2+3 模式”,较好解决了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问题。
“1”,即一把钥匙——“ARPI”设计模式,指立足地方特色(Advantage)优势、找准需求(Requirements)、梳理渠道(Path)、提升形象(Image),进行四位一体的设计,可有效助力农产品品牌及包装升级。
“2”,即2条路线,一是“点对点”,对接规模农户、乡村合作社,主动介入,持续提供服务;二是“点对面”,对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主动联系社会资源,推动品牌效应加快形成。
“3”,即3轮驱动,指党建引领、社会支持、专业教育。
“目前,我们采用‘1+2+3 模式’,已成功推出‘车田酉礼’(文创设计)、‘山隐有机农庄’(包装设计)、‘三峡柑橘’(品牌设计)、‘云南联席古树茶’(品牌及包装设计)、‘内口村树莓酒’(包装设计)、‘贵州铜仁山茶油’(包装设计)等,均取得不错效果。”曾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