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春秋的雅风共鸣,古希腊、古罗马的繁华与哀愁;到中国唐宋时期的磅礴,欧洲中世纪的曙光;再到明清、文艺复兴时期的百花齐放,悠扬的旋律与古老的诗篇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12月8日,“博识今古 雅颂风华”第十二届博雅学院“古典月·经典吟唱”晚会在中大深圳校区举行。活动由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商学院共同举办。中西文明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在舞台上精彩呈现,吸引了三校区五校园文理医工艺多学科师生参与、欣赏。
从《诗经·鹿鸣》到《神曲》,在中西经典教学中发掘美育元素
由博雅学院同学带来的吟唱节目《诗经·鹿鸣》拉开了晚会序幕。作为一首宴饮诗,以鹿鸣起兴,寓意嘉宾欢聚,展现了古人的热情与雅致,带领观众“穿越”回先秦时代,感受“风”“雅”“颂”的独特魅力。
回应着中国上古音乐的鹿鸣之“兴”,博雅学院同学登台演绎一段古希腊语唱曲,古韵今声共话经典。
随后,来自不同院系的师生以粤语、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吟唱经典,用古筝、琵琶、小提琴、二胡、箫等器乐俯奏古曲——卡图卢斯《Vivimus》、但丁《神曲》、《春江花月夜》、《红楼梦》里的《葬花吟》、粤曲《昭君出塞》……
“‘经典吟唱’晚会属于博雅学院‘古典月’特色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经典教育、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走近师生,让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化创作深入人心,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成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陈建洪介绍,建院以来,博雅学院始终立足中西古典研究与教学,围绕“经典育人”理念,在中西经典教与学中发掘美育元素,形成了以“古典月”为载体,以“古典悦读”“古典戏剧”“古典音乐”“古典游戏”“经典吟唱”等为标识的博雅特色活动。
古典游戏寓教于乐,系列讲座启智增慧
除了刚刚落幕的晚会外,10月便拉开序幕的博雅学院“古典月”还有一系列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名师讲坛、古典游艺、知识竞答……
在本届“古典月·悦读”活动中,多位名师带来精彩讲座。中大历史学系教授陈春声、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哲学系教授陈少明、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伟武、哲学系教授李兰芬捕捉“书页间的青春”,揭开岁月的尘封,开展了一场人文学者间关于求学、理想、读书之乐的精彩对话。
围绕“礼乐经典与中国文化”,二松学舍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教授桥本秀美带来“谈拙作《朱门礼书考》”;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冯茜带来“‘为后礼’与‘养子俗’:重审‘濮议’论争下的英宗朝政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晓宇带来“‘道学’视角中的古礼复兴运动”。在“古典月·音乐”活动中,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于韵菲带来“共读‘如兰书’,同做‘如兰人’——《宋代乐谱及其解译》导读”。
12月5日,“古典月”古典游戏活动在中大南校园举行,吸引大量师生踊跃参与。活动“竞答区”设置了古典知识竞答、古典词语记忆、古典竞技投壶三大游戏环节。师生可通过参与游戏,获得游戏积分兑换奖品,在享受古典游艺乐趣的同时,增长中西古典学知识。
此外,活动“体验区”设置了漆扇、活字印刷和书签DIY等体验环节。现场提供颜料、扇面等制作工具,参与者可根据喜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扇面艺术,抑或自行选择字粒、干花、印章和贴纸,制作独一无二的明信片与书签,在体验各项工艺制作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典月”系列活动十年一贯,已逐渐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每年都会吸引全校近千名师生积极参与,并获得热烈反响。陈建洪院长表示,博雅学院依托中大古典学研究中心,结合学院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特色,深入挖掘经典育人内涵,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相促,将古典阅读传统从第一课堂延展到第二课堂,搭建古典月文化育人实践平台。“通过此类活动,让师生认识世界古典文明的源起和发展,理解古典学的现代价值,促进中西文明互鉴,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