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多级化发展 盆花切花齐上阵
陆继亮
经过五六年的调整,大花蕙兰行业走过了艰难的第一个产业周期,2017 年开始走出低谷,规模加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市场需求恢复活跃,产品供不应求,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据调查,2019 年大花蕙兰产量较去年预期减少,品质保持平稳,产品形态以盆花为主,切花为辅,呈产销两旺态势。
产业分布集中
规模稳中有增,盆花产量较预期减少 2005 ~ 2019 年,云南大花蕙兰产量从 55 万盆增至 570 万盆,年均增幅18.87%。2012 年前后,因行情波动、种苗紧缺且价格高等因素,面积增幅下滑,规模调整,云南、广东等部分大花蕙兰生产企业转行从事仙客来、盆栽玫瑰等开花型小盆栽产销。但是,气候适宜、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云南玉溪、昆明大花蕙兰生产规模有增无减,2019 年新增投产面积预计有 4000 亩,新增产量 30 万盆左右,2019 年年初预计云南产量为 600 万盆。但一方面,由于今年五六月份,云南高温干旱严重,农药化肥管理和温湿度控制难度增大,为达到开花要求部分产品减产。另一方面,今年部分基地转战鲜切花市场,改变盆花功能,开始发展大花蕙兰切花,部分盆花转为切花。再次,去年 12 月初,昆明石林、玉溪江川等部分地区低温霜冻,估计有 25 万盆大花蕙兰受灾损失。因此,从目前的调查统计看,2019 年云南大花蕙兰盆花成品量 570 万盆,较预计减少(见图 1)。
图 1 2004 ~ 2019 年云南大花蕙兰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区域分布集中,呈“三片五带”格局 我国大花蕙兰生产集中在云南及周边地区,少量分布于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区、市)。全国大花蕙兰以云南为中心,呈“三片五带”的分布特点。三片主要是指新发展起来的产区和传统产区,即嵩明片区、红塔片区、楚雄片区和禄劝片区。五带主要是指昆曲带、昆石带、昆河带、昆楚带、昆禄带。
标签: 切花 盆花 上阵 大花 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