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将迎来大未来,这就是大庆进军“国家级”的产业底气
站在新的起点上
大庆瞄准新航向
以“油头化尾”为抓手
做精“化尾”
打造百万吨级化工新材料
百万吨级精细化学品
五百万吨级橡塑三大产业集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石油价格一泻千里这两只“黑天鹅”对全球经济发出连环暴击,让原油市场、金融市场等产生了巨大波动。
回望石化行业,2019年,行业运行稳中有进,但仍受困于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单位成本高位运行等问题。2020年,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防疫成常态、油价低位震荡的双重压力下,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有着难得的机遇。
石化产业是大庆最大的接续产业,随着一个个“化尾”项目的开工建设,大化工将迎来大未来
化工产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说起石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直观感受就是油价的涨涨跌跌。事实上,石油不仅仅是一种能源,它除了驱动着现代工业的高速运转和进步外,还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便利。
一滴石油能变成什么?能变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成为汽车、飞机不可缺少的动力燃料;能变成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成为衣服、饮料瓶;也能变成化肥、农膜、食品添加剂、香料、医药等等。
这种转化过程统称为石油化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化。
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石化。以这次疫情为例,无论在疫情暴发初期,还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攻坚阶段,亦或是防控疫情新常态的当下,化工都为防疫抗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疫情发生后,各种防疫物资变得十分紧缺。消毒液是防疫物资中使用最多、最广的物品。大庆石化实业公司凭借以往的配制经验,用最快的速度配制出了消毒液,经检验完全可以代替84消毒液用于生活物品的消毒使用。
疫情持续扩散导致医疗物资供应非常紧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庆石化开发公司在保证原生产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生产运输医用氧气,全力保障大庆市各大医院医用氧气供应。
1月24日,接到紧急配制应急消毒所用的酒精的任务后,大庆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立即组织党员骨干投身到试剂的配制工作中。他们快速领取所需物资,清洗玻璃器具,精准计算配比,并准确称量稀释,做好分装标识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完成了9000mL消毒用酒精的配制。
疫情期间,我市之所以能为市民提供免费酒精,是因为大庆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机连轴转。工人由原来的两班倒调整为三班倒,全力保障生产,同时,为了疫情防控的医用需要,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类型,由原来生产95%酒精及时调整为75%医用酒精。
疫情期间,口罩“身价倍增”,成为全民抢购的生活必需品。记者了解到,口罩最重要的原料为熔喷布,而熔喷布又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合格的聚丙烯材料内部有极多的孔隙,在保障使用者呼吸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吸附各种微粒。一吨熔喷布大约可以生产一次性口罩100万个,如果是医用的KN95口罩,大约是50万个。
医疗物资保障,离不开运力的保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央企第一时间给出承诺——油品供应不断供、不涨价。
作为燃料,石油可能会被更清洁的能源替代,但作为一种矿产,它存在不可替代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石油可能会超出能源的范畴,作为化工原料更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向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进军
作为大庆最大的接续产业,石化是大庆荣耀的昨天,是孜孜以求的今天,更是明天和希望。
我市与驻庆央企通力合作,几番专家论证、智慧碰撞、凝聚共识后,2017年9月21日,《大庆“油头化尾”产业实施方案》正式出台,锁定“东北地区重要的乙烯和芳烃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油田化学品生产基地”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庆瞄准新航向,以“油头化尾”为抓手,引领和推动大庆转型发展进入新境界。
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可带动塑料加工、石油树脂、医药制剂等十余条下游产品链,是所有炼化产业中对下游拉动效应最高的产业。2018年6月6日,大庆石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全面开工。2019年,生产乙烯128.8万吨,乙烯产量首次实现120万吨达产。充足的乙烯“龙头”原料,为下游化工产业链延伸、集聚、增值创造了条件。“大乙烯”撑起了“化尾”升级改造的半壁江山。
向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进军,大庆市有清晰的路径,那就是做精“化尾”,打造百万吨级化工新材料、百万吨级精细化学品、五百万吨级橡塑三大产业集群。
2019年6月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科技论坛在大庆市举行,来自国内的顶尖石油石化科技大咖、知名院士、学者进行深入研讨。中国石化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张明森在题为《变原料优势为产品优势——大庆“化尾”战略之思考》的主旨报告中说,大庆“化尾”产业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独具,只要眼界足够宽、规模足够大、产业链足够长、产品设计足够合理,就有条件进入全国顶级化工基地行列。
事实上,大庆高新区正在把专家们的思考变为现实——坚持把有效承接原料作为发展“化尾”产业的重中之重,突出规划先行,确保“头尾相连”“头大尾长”。
围绕“油头”产品结构所确定的工艺路线和产品路线,着力打造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橡塑三个超百万吨级的“化尾”产业基地。百万吨化工新材料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碳纤维、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医药卫生防护材料;百万吨精细化学品基地重点发展钻井、采油、油田化学品、集输用化学剂、橡塑增塑剂;百万吨橡塑基地重点发展汽车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管材和食品级包装材料。
做大“油头”、拉长“化尾”,高新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不断延伸“化尾”产业链条,全力招商引资,华垣化工C5C9综合利用项目、山东道恩熔喷布项目、氯化石蜡项目、吉化星云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金正环保大庆市杂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天然气制乙烯项目等进展有序。
下一步,将按照石化产业招商图谱,在疫情缓解后,陆续赴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以精细化工园为依托,开展驻点招商,重点围绕尚未“进区入园”的化工企业和长江流域待搬迁的化工企业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围绕大庆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减油增化”总思路、紧盯大庆石化新增70万吨乙烯项目等项目,共同谋划下游原料招商引资。
就在不久前,大庆石油石化配套产业园丙烯下游产业聚集基地正式对外招商,入园企业享有每年8万吨聚丙烯原材料供应。
大化工迎接大未来。预计到2025年,大庆石化产业将新增销售收入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石油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牢牢稳住大庆转型发展的“压舱石”。
疫情过后,化工行业将发生六大变化
疫情催生了传统商业迭代升级,对于化工行业来说,疫情过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八一农大经管学院战略管理专家、教授韩光鹤给出了他的解读。
在他看来,疫情后,化工行业将发生六个变化。
一是传统化工企业将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疫情蔓延下,凡是人员聚集的行业或领域都受到很大冲击。用工密集的化工企业因人员短期难以复岗造成复工缓慢,生产负荷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相信疫情过后,化工行业智能工厂建设将蔚然成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是稳健经营的理念将成为主流。疫情发生后,不少企业反映原料支撑不了半个月、现金流支持不了两个月……企业经营的风险暴露无疑。虽然国家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然而,查漏补缺,深挖洞、广积粮才是企业积极自救的好办法,建立起应对各类风险和突发危机的长效机制,稳健经营。
三是打造自主物流体系。物流受阻,是疫情发生后很多能源和化工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这其中既有地方管理部门因检验检疫的需要出台特别限制举措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没有自主物流体系、严重受制于社会化运输服务的原因。疫情过后,针对自主物流体系这一短板和风险敞口,相信不少实力强的大企业将探索自建物流体系,实现自建物流与已有业务的融合协同。
四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快速升级。信息化是支撑化工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即使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企业也能具备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加快响应速度。
五是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意识会越来越强。数据是战略资源,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可以帮助化工企业提高员工的协作效率,提高生产与运营的透明度,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乃至创新商业模式,由卖产品转向卖产品使用的服务。而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制造企业的各级领导真正全方位洞察数据,从数据中看出正确的趋势。
六是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科学规范的精细管理。重生产经营、轻基础管理;重计划、轻落实;重产品、轻营销……这些粗放的管理都是化工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石油界熊市的时候,要保住效益,企业只有重视科学规范的精细管理,通过增产降耗、引进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提升石化产业系统性抗风险能力
化工行业是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企业经营状况受能源价格影响程度较大,经常面临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和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状况,企业经营极不稳定。如何提升石化产业系统性抗风险能力,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薛红燕认为,应发挥优势、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她表示,产业链韧性是经济韧性的关键,而经济韧性的强弱又决定了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大小。从此次疫情来看,由于上中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距离较远,致使交通成本、人力成本、政策成本、抗突发公共事件成本较高。如果链上一个关键企业停产,就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崩断。企业是产业链环环相扣的关键节点,是产业链构成的基本单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韧性的强弱决定了产业链韧性的强弱。石化企业目前最为迫切的是改变止亏点,扭转亏损局面。石化企业应该对产品链进行全面梳理,实行从原油采购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优化。对产品盈利能力动态测算,以价格为导向,以效定产,对没有边际利润的产品实行减产和停产。
中信证券大庆营业部总经理郑文彬给出了他的建议,那就是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以转移现货经营风险。
据他介绍,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郑文彬也提醒企业,虽然正确运用套期保值能够规避经营风险,但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好风险控制。
第一,正确理解套期保值,不做投机交易。套期保值是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和工具来使用的,套期保值的盈亏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赚”或“赔”。
第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套期保值信息进行及时和充分地披露。
第三,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风险控制制度,对交易进行动态管理。企业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风险的监控。
第四,培养和建立专业人才队伍。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时,不仅要求企业的决策领导层掌握套期保值的技巧,而且还需要一支既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拥有丰富期货市场操作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企业要注重培养和建立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要保证企业在期货业务上的技术力量,为风险防范提供保证。
第五,规范期货交易业务流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企业要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标签: 大庆 这就是 底气 进军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