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在微博上爆料,自己与前东家笑果文化打官司期间,在笑果文化寄给自己的案件材料中,居然发现自己的中信银行个人账户近两年的交易明细。而其本人并未授权银行方面向笑果文化提供该交易“流水”,一时间使池子与笑果文化的利益纠纷重新回到大众实现的同时,也将中信银行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向第三方提供他人隐私信息的事情推向热搜,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随后,中信银行方面出面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不过根据目前消息,上海银保监局已经介入调查。
无独有偶,最近一名河南女子也爆料出,其存放在农业银行的210万元不翼而飞,随后查明是被银行经理私自挪用拿去放贷,而涉事银行却以“这是员工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进行推脱。
同时到网上搜索才发现,银行员工私自泄漏他人账户隐私,私自挪用他人账户财产,未经允许私自挪用甚至转走他人账户财产等类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不禁让人联想,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最安全的资金存放地,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账户信息还安全吗?甚至于我们的钱放在银行里还安全吗?
针对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银行业虽然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但实际上不管是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甚至是制度体制上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国家监管体制的不完善。虽然我国成立了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很多时候是问题暴露之后,甚至到了舆论皆知的时候,银保监会才开始介入。没有真正起到主动监管的作用,不像他的名字一样“监督管理委员会”,而仅仅是事后的惩罚机制。
其次,银行内部监管体制不完善。从网络上爆出的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基本上大多数是银行内部员工的“监守自盗”。银行的领导层对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均没有做到很好的相互监督,尤其是领导层面。也就是说很多银行的内部监管、审批、自查体制上实际存在漏洞,因此让部分不良动机的员工有机可乘。
第三,相应的处罚太轻。在网络上看了很多银行内部监守自盗或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按理来说本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银行与涉事员工均有很大责任,但大多数情况下貌似很少有受到严重刑罚。很多银行甚至以辞退涉事员工的形式规避责任。
第四,保护用户隐私方面意识淡薄。个人隐私问题在国内一直以来是被严重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很多银行员工看来,既然客户将个人隐私、账户信息保存在银行内,他们就有权调看甚至是给他人调看,但殊不知客户与银行的关系不应该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吗?银行只是用户的受托方,是用户资金与信息的保管方,应该是没有权利查看甚至替第三方查看他人隐私的。这次池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与其说是银行方面为了讨好大客户,我更觉得银行方面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就这一点来说,对比世界著名的瑞士银行,显然国内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银行从业者的法律意识普及不到位。如果说近几年中只是出现一两起类似事件,还可以解释为个别极端现象,但不断有该类事件发生,银行在员工的普法意识方面是不是真的有待进一步加强?
所以,针对这次池子爆料的中信银行泄露个人隐私事件,既然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相关部门和银行方面是不是应该以此为契机,对金融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银行内部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同时通过此事树立严格的银行业“监守自盗”的民事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的典型,强化银行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与用户隐私及个人账户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要让更多的用户进一步丧失对银行的信任。
当然,虽然国内银行业内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银行尤其是国有大银行,有国家作为后盾,对很多用户来说仍然是最为安全的资金存放之所。但对于用户来说,也不可大意,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隐私及账户信息,随时保证个人账户信息的安全,谨慎总不是坏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银行 池子 挪用 泄漏 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