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0日电 10日,国新办就稳外贸相关举措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今年中国外贸走势有何预估?怎样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如何发挥好农产品进口稳定市场的作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
发布会现场 来源:中国网
外贸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任鸿斌指出,根据对重点地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摸底显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着在手订单取消很多,延期也不少,短单多、长单少,特别是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也需要进一步畅通等诸多困难。
他还表示,中国外贸本身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竞争力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外贸企业的创新意识、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都是非常强。所以,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通过更大的努力使外贸发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加工贸易面临需求端、供给端“双向挤压”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当前,国际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
李兴乾介绍,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目前,中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大面积停摆,企业在手出口订单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订单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以中间品为主,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亚洲周边国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响,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到我国加工贸易增值再出口。
降低企业内销成本 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当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商务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形势研判,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提出稳定当前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工贸易保税料件或制成品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时,按规定征收进口环节税,但暂免征收缓税利息至年底。
二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选择按进口料件或按成品缴纳关税的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降低实际税赋。
三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四是扩大商品准入范围。将部分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已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
“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任鸿斌介绍,为了帮助企业在海外拿订单,稳住目前的订单,促进企业在新的市场开拓市场,拿到新订单,商务部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帮助企业:
一是精准帮扶企业。对全国的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要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
二是充分发挥线上作用。尽快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
三是促进外贸产品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将优质外贸产品通过电商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培育新的品牌,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四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要及时有效对接国际物流供需信息,重点保障外贸产业链关键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优化提高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等货运通道的能力,全力承接海运、空运的转移货源。
五是加强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及时更新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等市场信息,支持地方、行业组织、贸促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
六是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畅通,降低关税,减少壁垒,携手为全球经济贸易稳定作出贡献。
有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影响不大
任鸿斌介绍,从粮食的角度看,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率高,储备、库存充裕,中国粮食进口只占我们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农产品和食品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有些国家限制了粮食的出口,综合分析来看,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任鸿斌还指出,去年中国肉类进口总量达到了482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猪肉进口近200万吨,同比增长67%。猪肉的进口对稳定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标签: 商务部 中国 走势 外贸企业 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