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股开盘前夕,瑞幸咖啡对外宣布,公司COO刘剑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
开盘后,瑞幸咖啡股价应声暴跌,一度暴跌近80%,市值缩水至16亿美元。4月3日,在港股上市的神州租车同样开盘大跌,股价一度暴跌逾70%,于是神州租车宣布紧急停牌,截止停牌前股价暴跌54.42%。
通过融资获得资金,通过烧钱扩大规模,通过上市套得资金,以陆正耀为首的神州人讲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如今,瑞幸咖啡凉了,几乎采用相同模式的宝沃汽车,还能热多久?
2019年1月份,刚刚完成对宝沃汽车收购的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介绍了“神州宝沃汽车新零售模式”,瑞幸咖啡“轻资产小店模式”被当做该模式的模板。在他的设想中,汽车销售的店面可以同瑞幸咖啡一样:几十平米足够,摆一辆车就行;所有交易线上完成,买完就走。
理想状态下,这一“便利店”模式可以在降低经销商投入时,也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在陆正耀眼中,瑞幸模式的“轻”可以把4S店的“重”资产模式彻底颠覆。
在陆正耀的规划中,未来宝沃进行产销分离,汽车公司负责生产,销售则由神州宝沃汽车新零售平台来完成。
“以后没有宝沃经销商、也没有神州买车,只有神州宝沃汽车新零售平台。”陆正耀表示。按照他的介绍,神州宝沃的零售店可以复制瑞幸模式,半年内完成“千城万店”。
“千城万店”虽有夸张,却也说明了“瑞幸速度”:瑞幸在2018年一年开了2000家店;今年1月份,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宣布,瑞幸的直营门店已经达到4507家。按照钱治亚的说法,2021年瑞幸咖啡的门店可以达到10000家。要知道,星巴克在中国耕耘了20多年,门店数量尚不足4000家。
如今,瑞幸咖啡的“22亿元虚假交易”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按照其此前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的总营收是29.2亿元,第四季度净营收预计在21亿-22亿元之间。按该数据推算,虚假交易的22亿元相当于其四季度的全部营收,且占其全年营收的43%左右。
事实上,瑞幸咖啡的“烧钱”和“亏损”本就备受诟病。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超17亿元,2018年同期亏损超8.57亿元。盈利遥遥无期,如今又加上“虚假交易”,瑞幸咖啡自己证明了所谓的“轻资产小店模式”根本走不通。
效仿“瑞幸模式”的“神州宝沃新零售”怎么样了?
现实是,宝沃汽车也成为了神州优车烫手的山芋。2018年12月,神州优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为福田汽车向宝沃汽车提供的股东借款提供担保,帮助子公司长盛兴业为42.7亿元借款提供担保;次年3月,神州优车再发公告,长盛兴业持有宝沃汽车67%的股权。
有趣的是,福田汽车从2016年成立宝沃汽车后,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将宝沃汽车卖给神州优车后,2019年福田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立马从前一年的-357458万元变为36000万元。
与此同时,神州优车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6.5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盈利1.44亿元,跌幅达550.28%。针对“巨亏”,神州优车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联合宝沃汽车推出的汽车新零售模式,正处于市场培育初期,公司在其渠道建设、品牌建设方面投入较大。
走“新零售模式”的宝沃汽车十分重视线上销售,在去年尝试了与瑞幸咖啡跨界合作、“直播卖车”等多种模式,同时也用上了瑞幸最出名的“优惠策略”。10月份,宝沃汽车推出“喝luckin赢宝沃”活动,幸运用户可以享受宝沃BX5一年免费使用权、一个月免费使用权、三天免费使用权等;“双十二”期间又推出了——“万人团,买车送一年油费,800元额外优惠”的活动。
不过宝沃汽车C端的销售贡献似乎不如B端。数据显示,宝沃汽车2019年的销量为54528辆,相比2018年的32942辆,同比上升65.53%。销量上涨的一大原因,在于神州租车每年需要采购大量汽车运营,购买自家的“宝沃汽车”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也可以刺激宝沃汽车销量。
值得留意到是,就宝沃汽车2019年销量来看,从4月开始销量迎来上升期,这与神州租车推出的宝沃试驾活动时间基本吻合,8月份数据又跌回了5000辆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宝沃的销量主要是靠神州租车,当神州租车的需求饱和后,“新零售”对宝沃汽车销量支撑有限。
现在,“瑞幸模式”已有“凉凉”之意,效仿瑞幸的神州宝沃新零售还能撑多久?
——END——
标签: 还能 凉了 多久 咖啡 汽车